根腐病是近年来温室作物较严重的土传病害之一。它是由土传真菌尖孢镰刀菌引起的,对我国农作物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。随着温室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,作物根腐病已成为影响作物种植的重要病害之一。
根部病变初期不易察觉,地上部表现不明显;一旦地上部分出现明显症状时,如叶片变黄、变小、发叶迟缓、提早落叶等,病害已经非常严重了。所以根部病害早期诊断非常难!
对于根腐病的防治,需要在了解症状、发生规律和发病原因后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
根腐病症状
初病植物的根,有深棕色的潮湿的不规则斑点,有黑色颗粒或白色霉点,有菌脓、黏液等,伴随着潮湿的气味和湿腐烂。
斑点严重时,颜色逐步深化,逐渐从底部向上和向内传播,患病交界处易剥落明显,呈暗褐腐病。
地上部初期不明显,从较低的基础叶柄的外缘,初始阶段是不规则的褐色斑点像水渍,蔓延到叶柄衰变,而叶子变黄、枯萎、萎蔫,逐渐向上发展,直到整个植物烧焦黑褐腐病和死亡。
为什么多次用药根腐病却治不好?
连续多次用药,却无法控制根腐病发展,确实让人很无奈。出现这种情况,我认为可能是因为种植户不了解引起根腐病的原因、用药的方式不科学、选择药剂不合理导致的!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:
首先,种植户没有搞清发病原因是导致无法快速控制病害的主要因素。引起根腐病的病原菌可不仅仅是真菌,一些细菌也能够引起根腐病,比如聚合草细菌性根腐病、胡萝卜根腐,都属于细菌性病害,那么这种情况下,用药就需要选择细菌性杀菌剂。
第二,在选择药剂时,品种选择失误。有时候根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,有时候根腐病是由细菌引起的,还有一些情况属于真菌细菌混发的病害。所以在用药时,如何搭配药剂就显得很关键了,如果错把细菌性病害当作真菌病害用药,那么效果肯定不好。
第三,错把一些环境问题引起的沤根当作病害治理。沤根是由两种原因引起的,一是土壤长时间湿度过大,土壤透气性差,易发生沤根;第二种,在种植过程中,地温长时间过低(6℃以下),作物根系易发生沤根情况。作物沤根表现症状是根皮发锈后腐烂,导致作物死亡。
第四,防治根腐病的方式不恰当。对于一些蔬菜类作物,根系本来就比较柔弱,在发生根腐病以后,长势就更差了,如果这时候用药采用冲施的方式,可能不仅不利于根腐病的恢复,甚至会加重病害;还有一些果树的根腐病,采用灌根的方法,有时候药剂根本无法直接接触病部,所以用药以后效果差。
|